健康睡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体“入昼则寤,入夜则寐”的睡眠规律,是人类与自然界昼夜节律相协调,并赖以生存和保证自身健康的基本生理规律之一,也是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具体体现。
好的睡眠重“量”也重“质”
怎样才算是好的睡眠呢?
睡眠时间的“量”固然重要,而睡眠的“质”则更加重要。
健康睡眠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睡不着、睡得少和睡不好都是失眠病症的临床常见表现。
现代研究证明,睡眠“质”的含义主要是睡眠深度,特别是深慢波睡眠对改善大脑疲劳有重要作用,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生长激素的分泌、众多免疫因子的形成等,主要都是在睡眠期间,尤其在深睡眠期间内完成的。
晚上11点到早晨3点是深睡眠集中时段,如果错过了这个“黄金睡眠时段”,再怎么“补觉”也是补不回来的。
好的睡眠一般可用以下标准来衡量。
1.入睡快,上床后10~30分钟入睡。
2.睡眠深,呼吸深长,不易惊醒。
3.无起夜或者很少起夜,无梦中惊醒,醒后能很快忘记梦境。
4.早晨醒后感觉良好,起床较快。
5.白天神清脑爽,不困倦,工作效率高。
如果晚上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减少(少于6小时),以及早晨醒后感觉不好,仍然精神萎靡、疲惫无力等,影响白天的工作与学习,持续数周未见改善,就应尽快去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诊治。
失眠可致多种慢性病
在临床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许多慢性病的“源头”是失眠,然而这些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诸多病痛的问题是出在睡眠上,他们在就诊时往往诉说自己头晕、头痛、心慌、胸闷或是情绪不佳,却不告诉医生自己长期存在睡眠问题。
长期失眠会引起人体免疫机能降低和代谢功能紊乱,引发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有90余种病症与长期失眠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如身患慢性失眠且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那么高血压的风险可增高300%~400%。
睡眠时间短且质量差的人,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也大幅增加。
若是长期每日睡眠时间≤5小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2.95倍。
若孩子有长期睡眠不足的情况,会让孩子超重或肥胖,出现内分泌紊乱的情况。
长期失眠与消化性溃疡、脑卒中、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肿瘤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失眠还有可能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情绪障碍疾病。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失眠治好了,难治的慢性病也会不同程度地改善而变得好治疗了。
由此可见,失眠患者应及时治疗,但也不用过度紧张。失眠患者在出现失眠以后,尤其是经过自身调整仍然无法改善睡眠的,应该及时去医院,请失眠专科医师进行诊治。
一般来说,失眠都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失眠患者不必过度紧张,或灰心失望,不要把失眠当成不治之症,而是应该树立起信心,一方面要谨遵医嘱调整好自己的饮食、作息、情感等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则要按照专科医师制订的针对性方案认真接受治疗,争取早日摆脱失眠之困苦。
中医治疗效果好
笔者自1988年起从事中医药治疗失眠病症的临床研究,通过30余年的临床实践深切体会到,中医药治疗失眠很有优势。
失眠,中医学古代文献谓之“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
中医卫气运行学说从宏观上揭示了人体睡眠与醒寤的客观规律,失眠的根本原因是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的运行不能同步所致,而人体阴阳之气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机体诸脏腑功能的正常和协调。
中医理论认为“心藏神,主血脉”,因此失眠病位主要在心,并涉及肝、脾(胃)、肾三脏。
机体诸脏腑功能的运行正常且协调,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也正常,则人的睡眠正常;反之,就会出现睡眠障碍——失眠。
中医药治疗失眠病症注重辨证论治,临床辨证从虚实证型来分,常见的实证证型有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常见的虚证证型有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
由临床证型引申出来的治疗原则有很多,如宁心安神、清热泻火、滋阴降火、清化痰热、和胃安神、养血安神、安神定志等。
在辨证定型的基础上,进行选方遣药治疗,一般均可获得较好疗效。
来我馆失眠专科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绝大部分是因服用安眠药后感到不适,或催眠疗效不能持续稳定,为摆脱安眠药的依赖,前来寻求中医药治疗。
笔者曾在670例失眠患者临床治疗中,经过中医辨证分型,运用平肝活血、宁心镇惊等中医方药,采用边服中药边递减安眠药用量的方法,使大部分患者,在服中药4~8周内,开始递减其安眠药的服药量,同时睡眠状况也得到了改善,有部分患者完全停服了安眠药,摆脱了对安眠药的依赖而恢复了正常的睡眠功能。
睡眠误区二三谈
临床上,在与失眠患者的对话中,也常常发现他们对健康睡眠的认识尚存有不少误区。
误区一:延长睡眠时间有益
睡眠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真正有质量的睡眠。
评判睡眠的好坏,一般以第二天是否感到神清脑爽、精力充沛为指标,单纯延长睡眠时间对身体不全是有益的。
误区二:坐着午睡对健康无害
坐着睡不但肌肉得不到很好的放松,不利于消除疲劳,而且会使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各脏器尤其是脑部的血流减少,加上午餐后食物在胃部消化需要血液供应,脑部更加缺氧,很容易产生头晕、耳鸣等症状。
有午睡习惯和喜欢打盹的人,最好能找个地方平躺下来,尽量不要趴着睡觉。特别是老年人和心脏功能不好者,更不能坐着睡。
误区三:熬夜复习功课准备考试,争取考出好成绩
其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由于人是在睡眠快速动眼期时巩固整天的记忆,若减少睡眠时间来学习新信息,反而会无法记住所学,并影响您的记忆力和综合判断力,从而让您的考试大失水准。
误区四:“打盹无益”论
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城市中,人们所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睡眠透支”已成为一种都市流行病,因此,午间打个盹,充充电,无疑是个好办法。
笔者曾对不少大公司管理层建议,应该创造条件,让员工们午睡一会儿,打个盹。这样可使员工们下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倍增。
误区五:年纪越大,需要的睡眠时间会越短
人们总认为老年人的睡眠时间不需要很多,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的确,老年人一般夜间的睡眠时间只有5~6个小时,但老年人常常会在白天打瞌睡浅睡,他们正是以这种方式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
此外,由于老年人睡眠结构变化呈碎片化,深度变浅,质量不佳,所以更应该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其中,补充午睡尤为重要。
误区六:睡前运动,累了可以让我睡得好
但事实却常常相反。睡前激烈运动会使人体体温升高和情绪亢奋,这样会让人更难以入睡,所以睡前4小时才是最理想的运动时间。
六大习惯助安眠
以下六个好习惯可以帮助您睡得香。
1.晚上少应酬,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品。
2.睡前4小时,尽量不吃难消化的食物,如油炸类食物。
3.晚餐后,勿大量饮水或其他饮料,这样上床后就不会频繁地去卫生间了。
4.晚上9点以后,不要再参加会使人兴奋的活动,如观看令人感到紧张、惊险的影碟,网聊,跳舞,开视频会议等。
5.作息要有规律,每天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床和起床,包括周末。
6.保持适当的体育活动,如骑车、拳操、快走、跑步等,但不要在睡前进行高强度运动。
施 明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失眠专科主任医师